纪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什么关于狐狸的故事小说比较清新可爱或者奇妙 纪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

纪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

2024-06-27 0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很多关于狐狸的故事,不同于人们一贯印象中的“红袖添灯”,这本书里的狐狸们,都颇具人性。

纪先生笔下的狐狸对钱财看得很明白。

卷五“狐戏守财奴”的故事里,孙天球和刘某都是“以财为命”的人,

对于前者,狐狸好几次都把他的钱财偷了去,让他急得要死,然后再让他在别处找到;

对于后者,狐狸却盗走了二百余金,分给了刘某贫困的亲友,还留下数十张感谢字条;

之所以对待两个守财奴的方法不同,是因为“孙财乃辛苦所得”,狐狸只是戏弄一下,而“刘财多由机巧剥削而来”,狐狸就将不义之财分给了需要的人。

这对待守财奴两种不同的处置方法,被纪先生认为是“颇得宜也”,因此他在卷二十三“博施为福”讲述了另一个类似的故事:

荒年,“有人富甲一乡,积粟千余石”,但是却闭门不肯售粮,可突然有一天,富人改了性子,愿意“以历年积粟,尽贷乡邻,每人以一石为律”,不到一天,粮食就分光了。

前来感谢的众人最后在一间关闭许久的破房子里找到了富人和一张纸条,这才知道,分粮的是只想要报富人收留之恩的狐狸,狐狸忧虑“千家饥而一家饱,剽劫为势所必至,不名实两亡乎?”因此用分粮“为君市德”,打消了饥饿之人放火抢掠的设想,将此事转祸为福。

纪先生感叹道:“这个变成富人模样的狐狸,可以说是用德行来爱护这个富人了!”

纪先生笔下的狐狸大都非常认真好学。

过去传记中记载狐狸“能诗者”众多,而卷二十四开篇则写了一只“善画之狐”,读书人请画松树大家周璕在书房墙上作画,松树从西墙盘延而上、伸展到北墙,满座浓荫引来狐狸的观赏,可书生却粗暴无礼地大骂起来将狐狸赶走了。

第二日书生宴请之际,狐狸在这棵松树下画了栩栩如生的不雅图,还好参宴众人都来说情,狐狸与书生以酒解仇、抹去不雅图,换上了“芳草中无路径,深山中正落花”的桃花图,还对书生劝言道“只有留心学问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请你努力啊!”后来周璕见了这幅图,都不由感叹道“都无笔墨之痕。觉吾画犹努力出棱,有心作态。”

卷十六还有“习儒之狐”,因为心中敬重“清初直臣之冠”魏象枢先生的学识品德,所以一直偷偷为住在山寺的先生整理书桌、拂去浮尘;

卷十二中的“文士书册”则有两只幻化成书生样子的狐狸在山林中一边走一边吟诵诗文,从它们遗落的纸条上可以看见对于《诗经》或是《易经》一些字的抄录,由此可见,它们对学习这件事相当专心一意如痴如醉;

狐狸的长辈们也很重视小狐狸的学习,卷七中有位老塾师就曾在夜间经过狐狸居住洞穴时听见一段让他感慨万分的斥责声:“你不读书识字,不能明白道理,将来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等到对上触犯了天条的时候,你再后悔就晚了”,可见无论对于狐狸还是人类来说,学习是真得很重要。

纪先生笔下的狐狸自有一套交友待友的法子。

卷二十三中有一人与“有大神术”的狐狸为友,因为贪恋某位朋友妻子的美色,想要让狐狸缩地千里将自己送过去,狐狸表面答应,实则生气这个人不讲义气,所以将他扔进了朋友家的书楼,让主人惩罚了一番,也不再与他来往;

卷十六中的狐狸和一位老儒曾是朋友,但是老儒去世后,其子却帮助坏人写状子败坏家的名声,于是这只狐狸不忍坐视,于是便捣乱想让他悔改,请来镇治的道士也被狐狸行为感动,连坐三个揖叹息告别,老儒之子愧不自容,终于端正了行为,得以善终。

这本笔记里,

写的当然也不尽是狐狸,

纪先生在这一千二百多个故事、

每则故事有限的篇幅里借鬼狐说人说世情,

没有做作冶艳的故事情节,

唯有简净明晰文字下

纪先生一颗尊重礼法

却不死板、温和宽仁的心。

最后,虽然《阅微草堂笔记》是纪先生晚年遣兴之作,但是读的人可一定不要流于表面,过分沉迷鬼狐的传说,否则那便是焚琴煮鹤,辜负了一位学养深厚之大家的睿智机敏和非凡见识了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